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
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直须着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刘克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刘克庄是宋代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跨越了多个时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还体现了个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感悟。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中的“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诗人面对他人的诗歌卷轴,长久地感到惊讶和困惑,这既表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尊崇,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其诗歌艺术魅力的来源之一。
诗中“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想象。这里,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爱情的感慨。这里的“委壤”和“倾城”都是比喻,象征着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人认为,即使生命受到自然的安排和限制,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超越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理想。《林知录和余梅百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诗人情感世界和人生观的画卷。通过对该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