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庐山寺胜老

宝鼎当年未结丹,幽栖曾此掩柴关。
羽軿欲化乘风驭,梵锡应留解虎环。
僧卧碧云皆寿考,鹤迷华表几时还。
好应月白长廊下,涧水无声人自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庐山寺胜老》是宋朝郑侠创作的诗词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宝鼎当年未结丹,幽栖曾此掩柴关。
羽軿欲经乘风驭,梵锡应留解虎环。
僧卧碧云皆寿考,鹤迷华表几时还。
好应月白长廊下,涧下无声人自间。

郑侠,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西塘老人,其祖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对禅宗的崇尚,以及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超然脱俗的禅意。在这首诗中,郑侠通过对庐山寺的描绘,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超然。首句“宝鼎当年未结丹”暗示了寺中可能曾有过炼丹的历史,但如今已归于寂静。而“幽栖曾此掩柴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示庐山寺胜老》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禅宗文化的作品,也是郑侠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怀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深入了解到禅宗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