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吴子野岁寒堂

再到岁寒堂,仍登岁寒阁。
阁上与堂前,物物皆如昨。
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
文章有神力,璧笥光彩错。
主人岁寒翁,古意何淡薄。
山肴具樽酒,欣喜为我酌。
高论写胞怀,千弩射鲸鳄。
速悟有宝龟,灵通非火灼。
辩议恣酬答,亦以资笑谑。
想翁宾去后,前扃徐徐钥。
万卷罗目前,舒卷良自若。
盛暑一榻风,祁寒一炉药。
翛然去与来,一个无住着。
我亦淡泊人,世味聊咀嚼。
无种不取尝,毕竟何美恶。
但闻岁寒风,便觉世龌龊。
今兹翁如龙,看彼皆尺蠖。
今兹翁如鸿,视彼皆笼缚。
故愿岁寒翁,高收岁寒脚。
踞坐百千年,看春华秋落。
无令木石心,长笑人脆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到吴子野岁寒堂》是宋代诗人郑侠的作品。《再到吴子野岁寒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意境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岁寒堂的描述,表达了对主人翁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歌:

  1. 诗歌原文
再到岁寒堂,仍登岁寒阁。  
阁上与堂前,物物皆如昨。  
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  
文章有神力,璧笥光彩错。  
主人岁寒翁,古意何淡薄。  
山肴具樽酒,忻喜为我酌。  
高论写胞怀,千弩鲸鳄。  
速悟有宝龟,灵通非人灼。  
辩议恣酬答,亦以资笑谑。  
想翁宾去后,前扃徐徐钥。  
万卷罗目前,舒卷良自若。  
盛暑一榻风,祁寒一炉药。  
倏然去与来,一个无住着。  
我亦淡泊人,世味聊咀嚼。  
无种不取尝,毕竟何美恶。  
但闻岁寒风,便觉世龌龊。  
今兹翁如龙,看彼皆尺蠖。  
今兹翁如鸿,视彼皆笼缚。  
故顾岁寒翁,高收岁寒脚。  
踞坐百千年,看春华秋落。  
无令木石心,长笑人脆弱。  
  1. 诗的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诗歌开篇“再到岁寒堂,仍登岁寒阁”描绘了一个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时光流逝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岁月在岁月长廊中的恒久魅力。
  • 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文章有神力,璧笥光彩错”表明了作者认为知识与学问具有无穷的力量,能照亮人心,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深度的尊重和追求。
  • 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山肴具樽酒,忻喜为我酌”通过主人的热情招待,反映出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人生经验的珍视。
  • 对人生态度的表达:“我亦淡泊人,世味聊咀嚼”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处之。
  1. 艺术特点
  •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这些形象不仅描绘了景物的外在特征,而且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 情感丰富:通过对主人热情好客的描写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 语言优美: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如“无令木石心,长笑人脆弱”,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具有警醒世人的效果。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再到吴子野岁寒堂》创作于宋代,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重视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 个人经历:郑侠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其个人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这首诗可能源于他对岁月、友情及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1. 文化意义:《再到吴子野岁寒堂》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如尊重自然、重视知识和品德等。

《再到吴子野岁寒堂》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生活美学和精神境界,还能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