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雨亭

尘土孤城空自忙,不知精舍早秋凉。
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
净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爇明香。
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雨亭》是宋代诗人刘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以下是对该诗歌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泾,宋简州阳安人,字巨济,一字济震,号前溪。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以王安石荐,为经义所检讨。擢太学博士,罢知咸阳县。除国子监丞,知处、虢、真、坊四州。哲宗元符末除职方郎中。善属文,好画林石槎竹。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尘土孤城空自忙,不知精舍早秋凉。
    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
    净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爇明香。
    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

  • 译文
    尘土覆盖的孤城显得格外忙碌,不知道精致的庭院中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清凉。林间曲折的小路延伸了三百里,天空中的金光照耀着满堂的月亮。用净饭(一种谷物)捕鱼后,砍伐老木作为柴火,在寒冷中增添火光来点燃明香。鸽子在山脚的溪边啼叫,声音传入人间,带来绵延不绝的雨意。

  1. 诗意赏析
  • 意境描绘:《溪雨亭》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怀。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情感表达: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艺术特色:刘泾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层次感。
  1. 创作背景
  • 刘泾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但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溪雨亭》这首诗或许就是在他隐居期间,面对自然景观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1. 文化意义
  • 审美价值:《溪雨亭》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能,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历史影响:该诗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其基础上进行创作或模仿,使得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溪雨亭》不仅是刘泾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也表达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溪雨亭》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