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尽红尘挹翠峦,江湖清梦入雕鞍。
蒙蒙薄雾浑疑雨,恻恻疏风不是寒。
野菊频催花事早,老枫初试叶声乾。
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学钓竿。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所写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以写景起兴,借景抒怀,表现了作者的忧国情怀,并寓含着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绿波摇动湖天影”用笔极轻,却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丽。接着诗人又从远处写来,湖天相接,云水苍茫,一片迷蒙。这种景象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风卷残云天亦老”一句,既点出了天气,又暗寓了时事。在这样的时候,诗人怎能不愁闷无聊呢?因此,他只得寄情山水,以求解脱:“欲寻幽径去登临”一句,便表明了他打算寻找一处幽静的地方,去欣赏这美丽的风光,以排遣自己的郁闷之情。
第二联“我辈岂无山野心”,则是直抒胸臆了。诗人说:我们这些人难道就没有山林隐逸的心意吗?其实不然。他们也有志于天下的大事,只不过被当时的局势所阻罢了。“只今何处避炎蒸?”这一句紧接前句而来,表明了自己的苦闷所在。既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只有暂时避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第三联“但得一舟从此逝”便是诗人的自述了。他希望能像那乘船而去的人那样,找到一条出路,摆脱困境。然而,诗人也明白,要实现这个愿望并非易事,因为当时的政治局势是险恶的。所以,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通过写自己乘船离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