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舜庙怀古

诗人如不颂,谁识太平心。
石老碑文古,庭荒蚁穴深。
白云生绝壑,斑竹锁疏林。
行客自南北,青山共古今。
登临寻胜迹,望望日西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骘的《次韵虞舜庙怀古》是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刘骘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据传,这首《次韵虞舜庙怀古》是在他任知州期间所作,当时他被派往衡州任职。诗中“石老碑文古”一句,反映了他对古老碑文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而“登临寻胜迹,望望日西沉”则表达了他在登高远望时的情感和思考。
  2. 主题思想:在这首诗中,刘骘通过描绘虞舜庙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的“石老碑文古”和“庭荒蚁穴深”描绘了一个被岁月侵蚀,但仍让人敬畏的古迹;而“白云生绝壑,斑竹锁疏林”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山水画卷。
  3. 艺术特色:刘骘在《次韵虞舜庙怀古》中巧妙地运用了排律这一形式,以五言为主,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诗中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又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和平年代的歌颂。通过对虞舜庙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深沉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次韵虞舜庙怀古》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