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我得俸一首

祠官资薄俸,肥遁要清贫。
载酒久无客,乞醯惟有邻。
广文宁厌肉,方朔漫长身。
莫遣陈苌到,先生甑尚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我得俸一首》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介绍如下:

  1. 作品创作背景:刘一止,字行简,号苕溪,为宋湖州归安人。他于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曾历任越州教授、敕令所删定官等职。在绍兴年间,他的官职有所升迁,包括监察御史、起居郎、浙东提刑,并升至中书舍人兼侍讲。他在多次上书中提到清理吏治、杜绝幸门的建议,且其言论直率,不避权贵,因此被时人称道。

  2.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祠官资薄俸,肥遁要清贫。载酒久无客,乞醯惟有邻。广文宁厌肉,方朔漫长身。莫遣陈苌到,先生甑尚尘。
  • 翻译:祠官的俸禄微薄,选择隐逸生活来追求清净。长时间无人来访,只有附近的邻居偶尔来取些醋。喜欢文学的人往往对肉食不太感兴趣,而我则像东方朔般活得很长。不希望有人打扰,我的甑子上还积着灰尘。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诗中的“祠官”、“肥遁”等词汇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逃避。同时,“载酒”、“宁厌肉”等描写反映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惬意与自足。
  • 思想内容:通过对比“祠官”与“先生”的生活状态,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诗中的“莫遣陈苌到,先生甑尚尘”更是一种对现实束缚的抗争,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刘一止的《次韵子我得俸一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及其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