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山前路

绿暗山前路,柔桑宛宛垂。
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
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
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暗山前路》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表达了对农事劳作的艰辛以及对老年生活无奈的感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绿暗山前路》是宋代诗人刘一止的作品。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苕溪,祖籍湖州归安(今属浙江湖州)。他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给事中等职。在这首古诗中,刘一止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辛劳,以及农民们面对年老体衰时所感受到的无奈和悲凉。
  2. 诗句解析:诗中的“绿暗山前路”描绘了山间的绿意已经渐渐消退,给人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柔桑宛宛垂”则形象地展现了柔嫩的桑叶随风摇曳的情景,传达出一种丰收前的宁静和期待。“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反映了农民们的辛勤工作,他们在收获季节忙碌于田间地头。“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描绘了白天紧张的缫丝过程和夜间织妇们因劳累而悲伤的情感。最后两句“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则透露出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这些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
  3. 文学价值:《绿暗山前路》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这首诗,刘一止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赞美,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直抵人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4. 文化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被视为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的重要载体。《绿暗山前路》作为刘一止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5. 阅读体验: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绿暗山前路》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体验。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和对农民工作的敬意,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绿暗山前路》不仅是刘一止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