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

衲底摩尼直万金,半生空探九渊寻。
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
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
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春,时作者在凤翔府任判官。

全诗如下:

”`
我昔从夫子,今来游四方。
书剑二不称,扁舟归去忙。
老来百事废,惟有笔砚床。
一吟一叹息,日暮意彷徨。
欲将文字驱,未及子云狂。
岂无山中客,共爱松菊旁。
但恐病膏草,坐令心迹荒。
空闻虎溪寺,古木映斜阳。
愿借一室地,终日听泉觞。
谁言吾衰矣,乃在两鬓霜。
君不见,李膺贤,韩、杜死,文起八代衰,而诗赋为唐音。
至今千载人,重此江海盟。
东坡志大,时出新意匠,惊世骇俗不易得。
然其文非奇,不能自见;士之奇,常自见而不偶,故其名不著。
今观其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同彼流离,而未尝不出乎正。
虽嬉笑杂出,终不改其初;虽游戏尘埃中,而不厌于远道。
一旦遇大贤知我者,然后脱其病痔之肉,而使复归于整。
不然而脱其敝裤于污泥之中,使后之人得以观瞻,是不亦难乎!
嗟呼!
我方且举首西望,临风恸哭,哀余师友,尚何继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