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归帆江北渚,脉脉相望那得语。
舟中贾客婵娟女,朝乐潇湘暮荆楚。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
买鱼沽酒啸俦侣,槌鼓弄笛凋残年。
识舟亭一首
介绍
《识舟亭一首》是宋代诗人刘一止的作品。
刘一止,字行简,号苕溪,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为后世所推崇。刘一止的诗歌以其高远的诗意、深邃的内涵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识舟亭一首》是刘一止众多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与深刻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的开头“渺渺归帆江北渚,脉脉相望那得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北方的江河上,归家的船只渐行渐远,两岸的景象似乎都在默默地相互注视,却无法用言语沟通。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这种心境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所表达的隐逸情怀颇为相似,都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舟中贾客婵娟女,朝乐潇湘暮荆楚。”进一步描绘了舟中女子的形象,她可能是来自潇湘之地的佳人,朝晚不同的地方使她充满了不同的风情。这里不仅是对女子美貌的赞叹,更是对其背后丰富历史文化的体现。宋代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南方的文化艺术逐渐兴盛,这种背景下的女子形象既具有地域特色,也蕴含着时代变迁的影响。
“我欲招之问计然,浮名唾去如飘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试图招揽这舟中的女子询问她的生计之道,然而这些虚名像烟雾一样轻易消散。这里的“计然”,原指古代传说中的财富之神,这里比喻了世间的虚幻和无常。诗人通过对名利的淡泊表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在探讨诗歌时,还需要注意其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唐宋变革到宋元明清的更替,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宋代的文人雅士们普遍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因此,《识舟亭一首》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与宋代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识舟亭一首》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的艺术表现,更深层地反映了宋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