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吴亦虚一首

髯吴少年日,轻车驾飞黄。
授简千人中,风流蔼东梁。
根植苦不牢,一朝陨清商。
谁者不归尽,我独哀此郎。
人物秀且美,叔夜惭龙章。
眼看一抔土,瘗此白璧光。
空馀百篇诗,老语惊摧藏。
孤儿将谁赖,门户如冰霜。
我非山巨源,感念徒悲伤。
恨墨慰九泉,别语尚微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吴亦虚一首》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吴亦虚这位年轻才俊的哀悼之情。下面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刘一止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行简,号太简居士,生于湖州归安,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人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曾担任越州教授等职务。宣和三年考中进士,后任秀州都酒务监官等职。他的生平与时代背景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2. 诗歌原文

髯吴少年日,轻车驾飞黄。  
授简千人中,风流蔼东梁。  
根植苦不牢,一朝陨清商。  
谁者不归尽,我独哀此郎。  
人物秀且美,叔夜惭龙章。  
眼看一抔土,瘗此白璧光。  
空馀百篇诗,老语惊摧藏。  
孤儿将谁赖,门户如冰霜。  
我非山巨源,顾影徒伤怀。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描绘了吴亦虚的不幸遭遇及其英年早逝,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和人格的深深敬意以及对其逝去的哀悼。

  1. 诗歌赏析
  • 内容主题:全诗主要围绕悼念吴亦虚展开,通过对其生前风采及死后境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 艺术特色: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风格。特别是“我独哀此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吴亦虚才华的惋惜,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与孤独。
  • 历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承载着宋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通过这样的文学形式,诗人向后世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哭吴亦虚一首》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更因其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青年才俊的追忆,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致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