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李公挽词

戚闬疏恩厚,勋门积庆馀。
弓弯飞将臂,架插邺侯书。
六纛秦官重,三槐汉相如。
惜哉终半百,闻者为欷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少保李公挽词》是宋代楼钥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李公(可能为李少保或其他尊称)的卓越功绩和崇高地位,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李公的敬仰之情。具体如下:

  1. 作者简介
  • 楼钥(1222年—1280年),字大防,一字启伯,号潜夫、萧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封开国侯,谥号“宣简”。楼钥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在文学方面,楼钥的作品以严谨著称,其散文尤其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1. 诗歌原文
    戚閈疏恩厚,勋门积庆余。弓弯飞将臂,架插邺侯书。六纛秦官重,三槐汉相如。惜哉终半百,闻者为欷歔。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对李公的功绩和身份的描写,展示了他的卓越能力和崇高地位。”戚閈疏恩厚”暗示了李公在朝廷中的深厚影响力,而”勋门积庆余”则揭示了其家族的历史和荣誉。”弓弯飞将臂,架插邺侯书”则通过军事才能和学术成就来表达李公的卓越形象。
  • 接下来的内容,”六纛秦官重,三槐汉相如”,使用了汉朝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公地位的尊崇。这里的“六纛”和“三槐”都是古代官员的象征。
  • 最后两句”惜哉终半百,闻者为欷歔”则是对李公的惋惜和哀悼,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公晚年遭遇的同情和感慨。”为欷歔”描绘了人们听到这些消息时的反应,充满了悲哀和哀叹的情感。
  1. 创作背景
  • 根据诗中的描述,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公去世后由楼钥所作,用以纪念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楼钥的诗歌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风特点。
  •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楼钥不仅赞美了李公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对其一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少保李公挽词》不仅是一首悼念英雄的挽歌,更是楼钥对其时代英雄的赞颂和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缅怀。这首诗不仅是楼钥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风貌,也可以体会到楼钥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高尚人格和深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