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侍郎挽词

文献南丰裔,源流曲阜公。
岩岩双法从,凛凛旧家风。
金玉方交映,人琴忽并空。
平生心地直,流庆尚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侍郎挽词》是楼钥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充满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曾侍郎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介绍
  • 楼钥简介:楼钥(1127-1203)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季堂,一字梁文安,号攻愧老人,晚号萧斋,晚年居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上饶),学者尊称为攻愧先生。他曾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后任户部尚书兼平章事等职。
  • 楼钥的文学成就:楼钥在文学上也有卓越的贡献,尤其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楼钥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展示:《曾侍郎挽词》原文如下:
    文献南丰裔,源充曲阜公。岩岩双法从,凛凛旧家风。
    金玉方交映,人琴忽并空。平生心地直,流庆尚无穷。
  • 译文解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曾侍郎的形象及其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诗中的“文献南丰裔”意味着曾侍郎出身于文献世家,“金玉方交映”则形容曾侍郎如同珍贵的宝物一样,价值不菲且受人尊敬。而“人琴忽并空”则暗示了曾侍郎生前的高洁品格和身后留下的无尽遗风。
  1. 诗词鉴赏
  • 艺术特色:《曾侍郎挽词》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楼钥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诗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
  • 主题意义:此诗不仅是对曾侍郎个人的缅怀,更是对古代士大夫精神的一种颂扬。它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正直品德的崇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廉洁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曾侍郎挽词》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楼钥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