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宿西禅院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
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宿西禅院》是宋代诗人潘阆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潘阆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和道士,其诗歌多表现出一种超脱世外的意境。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在《夏日宿西禅院》中,潘阆通过对西禅院夜晚宁静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2. 原文赏析:诗中“此地绝炎蒸”表达了作者对西禅院地理位置的赞赏,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气候宜人。接着“深疑到不能”描绘了夜晚清凉的氛围,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雨的气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两句“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夏日宿西禅院》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文学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3. 艺术特点:《夏日宿西禅院》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西禅院夜晚的静谧与凉爽,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考究,如“枕润连云石”中的“润”字,形象地描绘了夜露滋润的情景,增加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真挚:潘阆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透露出对世俗的超然,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
  1. 文化影响:《夏日宿西禅院》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文化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宝贵资料。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追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效仿和传颂的对象。

《夏日宿西禅院》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潘阆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化和生活风情的窗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