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著归鞭水石乡,息鞍箕踞小桥傍。
烟滋竹叶双丛玉,秋著芦花一岸霜。
泼眼溪山增爽气,袭人兰蕙破幽香。
拟提吟笔扛洪鼎,反笑蚍蜉不自量。
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是北宋时期欧阳澈创作的一篇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心境与所见所感,还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
从艺术风格来看,《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这一时期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融合。欧阳澈的诗歌语言清新,意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境界。
从主题内容上分析,此诗通过对“水石乡”和“小桥傍”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中烟滋竹叶、秋著芦花等景物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进一步地,诗中的“拟提吟笔扛洪鼎”,反笑蚍蜉不自量,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和超脱。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一种自我解嘲,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隐逸精神。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末年,当时的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社会氛围压抑,而欧阳澈通过这首作品抒发了他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文人精神的坚守。这一历史背景也为理解宋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宋代诗歌佳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