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岳将军墓

大坟老树列其中,小冢旁堆树亦同。
不世孝忠惟父子,极天愤痛在英雄。
上方有剑谁能请,中国输金使不通。
相对含悲石翁仲,老衰无泪落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岳将军墓》是宋代诗人滕塛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后人称颂。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滕塛:字少卿,号东原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作品多关注历史事件,尤其是宋朝的历史和军事题材。滕塛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显示了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创作背景:滕塛生活于北宋末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不断,社会矛盾尖锐。滕塛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忠臣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1. 诗歌原文
  • 大坟老树列其中,小冢旁堆树亦同。
  • 不世孝忠惟父子,极天愤痛在英雄。
  • 上方有剑谁能请,中国输金使不通。
  • 相对含悲石翁仲,老衰无泪落秋风。
  1. 诗歌解析
  • “大坟老树列其中”:这句诗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树木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同时也反映出墓地的庄严和肃穆。
  • “小冢旁堆树亦同”:这里的小冢可能指的是较小的坟墓,周围的树木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描写增强了墓地的宁静和深远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 “不世孝忠惟父子”:这句话表达了对忠孝两全的极致追求,即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忠孝两道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的品质,也是人们所推崇的行为准则。
  • “极天愤痛在英雄”:这里提到的“极天愤痛”可能是指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而“英雄”则是指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国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人。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受到高度赞扬。
  • “上方有剑谁能请”: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哀叹的情绪,意味着在面对强权或困境时,普通人往往无力回天。这种情绪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公和挑战时的真实感受。
  • “中国输金使不通”:这句话可能是在指出一个国家在政治或经济上受到其他国家的压制或欺凌,无法通过金钱或其他手段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强调了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必要性。
  • “相对含悲石翁仲,老衰无泪落秋风”:这里的“石翁仲”可能是指刻有铭文的石碑或石像,它们代表了古人对英烈的纪念。诗句中的含悲和老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英雄们的消逝,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英烈的敬仰。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意象丰富: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大坟老树、小冢旁的树木等,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增强了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深沉:诗歌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通过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力。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展望,诗歌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也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拜岳将军墓》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