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书院吊曾景建

太极楼头霁月寒,断弦绿绮不堪弹。
窗前自长濂溪草,泽畔还枯正则兰。
苍野骚魂惟我吊,乌台诗案倩谁刊。
伤心空有金陵集,留与江湖洒泪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濂溪书院吊曾景建》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乐雷发:乐雷发,宋代诗人,其生平和作品的具体年代不详,但据考证,其生活时间应与苏轼同时代或稍晚。
  • 文学成就:乐雷发的文学作品虽不众多,但每一篇都颇具影响力,尤其是《濂溪书院吊曾景建》,不仅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受到赞誉,也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大极楼头霁月寒,断弦绿绮不堪弹。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太极楼前所见的景象,以及自己因政治变故而心灰意冷的情感状态。
  • 诗句二:窗前自长濂溪草,泽畔还枯正则兰。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古人正直品质的怀念。
  • 诗句三:苍野骚魂惟我吊,乌台诗案倩谁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无奈和感慨。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他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缅怀、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失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 艺术手法:乐雷发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例如,“断弦绿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濂溪草”和“正则兰”则是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一种隐喻,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高尚的品质。

通过对《濂溪书院吊曾景建》这首宋代诗歌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到乐雷发作为宋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特点和社会意义。《濂溪书院吊曾景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政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