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回应了朋友对诗人的深情厚意,展现了诗人谦逊而风趣的性格。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1. 作品原文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身在万山中。

  2. 整体赏析

  • 表达感激和谦逊: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但随即转折到自己心境的不同,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机智。
  • 描绘个人境遇:通过“病眼自憎红蜡烛”等句子,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逃避。
  • 对比与讽刺:“惟独吟哦殊不倦”一句显示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的执着。

欧阳修的《戏答圣俞持烛之句》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