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乡誉叹才淹,六十犹随贡士函。
握手亲朋惊白发,还家闾里看青衫。
阁涵空翠连衡阜,门枕寒江落楚帆。
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岩。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折射出宋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生活状态。在探讨这首诗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及内容:
创作背景:据历史记载,欧阳修与郑革有深厚的友情,郑革曾在官场有所作为,而欧阳修也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因此,《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这首诗的创作,很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修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敬意、鼓励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而作。
内容分析:首句“少年乡誉叹才淹”描绘了郑革年轻时的风采及其广受赞誉的情形;“六十犹随贡士函”则是说到了郑革即便年过半百,仍保持着学者的身份,跟随贡士前往京城。“握手亲朋惊白发,还家闾里看青衫”则形象地表达了郑革回到故乡时亲友们对他的惊讶和喜悦。诗中还提到了郑革新居的景象——“阁涵空翠连衡阜,门枕寒江落楚帆”,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整个时代文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艺术特色:欧阳修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在《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中,诗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送别之情、友情之深、岁月之逝以及人生旅途的感慨,巧妙地融入到一联一韵之中,展现出了宋诗的典型风貌。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文化的特点,以及诗人对于人生、友情、仕宦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