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中书东閤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
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
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
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中书东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七律诗作品。此诗作于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因不满新法而辞职,归隐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夜宿中书东合》是一首充满政治色彩和情感色彩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独特见解。诗中通过“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表达了与文人墨客交流的愉悦,同时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在病痛中的无奈和焦虑。“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这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渴望归田养老,享受宁静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自己在政治舞台上未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对此感到愧疚。

诗中“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描绘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为国家忧虑的心情。欧阳修通过这些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诗的结尾“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则体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心境。他静听宫廷的更鼓,却怀疑自己是否还留在朝堂之中,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力感以及对自己地位的不确定。

《夜宿中书东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欣赏到欧阳修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宋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的政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