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湖泛舟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欧阳修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并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均有重要的政治贡献。
  • 诗歌创作:欧阳修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于诗词创作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他的诗作尤其受到后世的推崇,被广泛传颂为“唐宋文章四大家”之一。
  1. 内容赏析
  • 诗歌原文:《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全诗如下:“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泛舟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诗中的“波光柳色”和“绮罗香里”等意象,更是赋予了西湖以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欧阳修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特别是其中的“波光柳色”、“绮罗香里”、“弦管声来”等描写,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美的追求的典范。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艺术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