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三桥

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
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人三桥》是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具有显著成就,为宋仁宗朝宰相。他在文学上亦有卓越贡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一生著作丰富,尤以散文成就突出,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
  2. 诗作原文: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出树见人行,隔溪闻鱼跃。断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
  3. 诗歌赏析:这首诗《和人三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赏西湖三桥时的心情与感受。诗中“笳鼓下层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旌旗转长屿”表现了湖上船只的繁忙景象;“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则传达了诗人在湖上乘舟时的愉悦心情。诗中的“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以及“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和人三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优美诗句,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友情赞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