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上作

九江烟水一登临,风月清含古恨深。
湿尽青衫司马泪,琵琶还似雍门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琵琶亭上作》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还透露出深厚的情感与历史哲思。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和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政治成就: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其政治生涯中以清正廉洁著称,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遭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为官的荣耀,也有被贬的痛苦。
  1. 诗歌原文
  •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登临吴会寺山头,九江烟水一时收。
  • 风月清含古恨深,湿尽青衫司马泪,琵琶还似雍门琴。
  1. 诗意解读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开头两句通过描绘九江地区僻远且常年不见音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 历史感慨:诗人在登临吴会寺山头时,感受到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将九江地区的风物与历史上的古迹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个人情感流露:后两句中的“湿尽青衫司马泪,琵琶还似雍门琴”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怆之情。青衫象征着诗人的身份,而“湿尽青衫”则暗示了诗人因悲伤而泪水满襟。最后,“琵琶还似雍门琴”则借用了古代乐器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既有失落亦有哀怨。

《琵琶亭上作》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是研究宋代文化和欧阳修个人生平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