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刻感受和对友人圣俞的深情寄望。以下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唐宋四大家”。他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以内容深厚、风格清新而著称,被誉为“文章一代宗师”。
  1. 诗歌原文: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2. 诗歌赏析:《黄河八韵寄呈圣俞》不仅是一首描述黄河壮丽景色的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欧阳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既有对黄河磅礴气势的赞美,也有对治河困难和国家兴亡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使这首诗成为传颂千古的佳作。

欧阳修的《黄河八韵寄呈圣俞》不仅是对黄河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