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直呈同行三公

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
天清黄道日,街阔绿槐风。
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
戢戈清四海,论道属三公。
自愧陪群彦,从来但朴忠。
时平容窃禄,岁晚叹衰翁。
买地淮山北,垂竿颍水东。
稻粱虽可恋,吾志在冥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我不知道

《下直呈同行三公》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在担任知制诰期间,与同僚一同上奏皇帝,并呈上奏章时的情景。当时正值午漏声初转,归鞍路上偶遇的同僚们,以及京城中万国舟车汇聚、中天景象雄壮的壮观场景,都被诗人所感怀。

诗中“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描绘了诗人回到朝廷时的情境,午漏声是古代时间计量的一种方式,表示中午时分;归鞍路偶同则表达了诗人与同僚偶然相遇的感慨。接下来“天清黄道日,街阔绿槐风”展现了京城中天晴朗,阳光明媚的景象。而“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则形容了京城中万国来朝、舟车汇聚的繁华场景。“戢戈清四海,论道属三公”则是诗人抒发自己理想抱负,希望能够像三国时期魏国曹操一样,用武力平息天下纷争,然后和群贤一起探讨治国之道。

最后两句“自愧陪群彦,从来但朴忠”则表达了诗人的谦逊以及对朴实忠诚的自我评价。整首诗歌通过对当时京城繁华景象的描写,结合诗人个人的感受,展现了其对国家治理、政治理想和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