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啮雪

马饥啮雪渴饮冰,北风卷地来峥嵘。
马悲踯躅人不行,日暮涂远千山横。
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
白沟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长短亭。
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
远客还家红袖迎,乐哉人马归有程。
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啮雪》是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品背景:《马啮雪》的创作时期属于宋朝,具体时间不详。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与政治家,其生平事迹在后世流传甚广。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著成就,还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原文展示:《马啮雪》原文如下:“马饥齧雪渴饮冰,北风卷地来峥嵘。马悲踯躅人不行,日暮涂远千山横。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这段文字通过对一匹饥饿的马匹和一匹渴望饮水却只能啃食冰冷雪水的马的描述,展现了它们面对严酷自然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不屈。
  3. 文学价值:《马啮雪》以其深刻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及富有哲理的内容,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佳作。《马啮雪》通过描绘马儿在极端天气中的遭遇,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诗。
  4. 赏析评析: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马的遭遇与人的境遇相联系,表达了人在逆境中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次,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马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马儿的哀愁和坚强。
  5. 创作灵感来源:关于《马啮雪》的创作灵感来源,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通常,这类作品多出自于诗人对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的独特感悟,结合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尽管具体的灵感来源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欧阳修在创作《马啮雪》时,必定深受其个人情感与哲思的影响。

《马啮雪》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抒情诗。它不仅是欧阳修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流露,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