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许道人

洛城三月乱莺飞,颍阳山中花发时。
往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
紫云仙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
飘飘许子旌阳后,道骨仙风本仙胄。
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寒岩听山溜。
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
忽来顾我何殷勤,笑我白发老红尘。
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许道人》是宋朝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后人尊称欧公,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以文辞华美和议论精辟著称,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诗句原文
  • 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
  • 紫云仙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
  • 飘飘许子旌阳後,道骨仙风本仙胄。
  • 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寒岩听山溜。
  • 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
  • 忽来顾我何殷懃,笑我白发老红尘。
  • 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
  1. 作品赏析
  • 语言风格:《赠许道人》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语言风格著称。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许道人的高洁品质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 主题表达:诗中主要表达了欧阳修与许道人的交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超然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艺术手法:诗采用了平实而富有韵味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许道人比作仙人,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文化内涵:《赠许道人》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代,这是一个崇尚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效仿魏晋时期的隐士,寻找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 个人经历:欧阳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在仕途不顺和官场失意后,他选择了退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名家点评
  • 历代评价:《赠许道人》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品,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文人的高度赞誉。许多名家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赏析,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美学的追求日益增强。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化、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1. 轶事典故
  • 许道人故事:在这首诗中,欧阳修提到了许道人的形象,描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据传,许道人是宋代的一位隐士,生活在颍阳山中,以采药为生,过着清贫而自在的生活。他的事迹在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人们追求隐逸生活的象征。
  • 其他作品:除了《赠许道人》,欧阳修还有多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赠许道人》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哲理的佳作。它不仅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研究宋代文化、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