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和韵二首

红紫富轮囷,京花非浪名。
相看仝国色,独酌愧耆英。
物好能移老,春归更有情。
桑榆阴未徙,尚拟续芳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牡丹和韵二首》是宋代诗人卫宗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红紫富轮囷,京花非浪名。
  • 相看仝国色,独酌愧耆英。
  • 物好能移老,春归更有情。
  • 桑榆阴未徙,尚拟续芳盟。
  • 似盘还似囷,尊号擅芳名。
  • 洛土分来种,景星流作英。
  • 纷敷为绝色,向背若含情。
  • 别久喜相对,开尊话旧盟。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牡丹和韵二首》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意象丰富:诗中的“红紫”等色彩描绘,以及“京花非浪名”等语句,都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细腻捕捉。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审美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 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美好,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1. 艺术特色
  • 形式创新:五言律诗的形式在宋代诗歌中较为常见,但这首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考究,字句搭配得当,展现了诗人扎实的诗词功底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1. 文化意义
  • 《牡丹和韵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对牡丹的描述,诗人传递了中华文化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能够启示人们珍视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牡丹和韵二首》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高超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广泛赞誉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