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仲贻赠别

金碗轻抛入钓船,夜寒侵被不成眠。
近传奏疏三千牍,今见新诗十二篇。
故国音书凭过雁,江城烽火照晴天。
移舟铁瓮城边去,信与名山旧有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高仲贻赠别》是宋代诗人卫泾创作的一首古诗词。卫泾的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卫泾简介:卫泾(生卒年不详),字德夫,北宋文学家,以其才情横溢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而闻名。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尤以诗词见长,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金椀轻抛入钓船,夜寒侵被不成眠。近传奏疏三千牍,今见新诗十二篇。故国音书凭过雁,江城烽火照晴天。移舟铁瓮城边去,信与名山旧有缘。
  1. 主题思想
  • 抒发离愁: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 政治寄托:诗中提到“近传奏疏三千牍”,暗指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氛围,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抱负与理想。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卫泾擅长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夜寒侵被不成眠”中的“夜寒”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如“金椀轻抛入钓船”中“轻抛”两字,既形象又富有动感,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起来。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卫泾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学追求,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启发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次韵高仲贻赠别》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佳作,更是卫泾文学才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