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使长苍玉亭

诗律峥嵘压岛郊,险如百二据秦殽。
邹枚一座风流集,陈郭千年道义交。
公笔欲倾河汉倒,我才如种石田硗。
山城斗大春风足,阿阁终须著凤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使长苍玉亭》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萧立之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在这首诗中,萧立之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岛屿边缘壮丽的自然景色。
  2. 诗歌原文
    诗律峥嵘压岛郊,险如百二据秦殽。
    邹枚一座风流集,陈郭千年道义交。
  3. 诗句赏析
  • 开篇意境:“诗律峥嵘压岛郊”描绘了岛屿边缘壮丽的景色,通过“峥嵘”二字,传达出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的意境,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同时,“压岛郊”则强调了这片土地的辽阔与重要地位。
  • 意象表达:“险如百二据秦殽”进一步强调了地形的独特之处,以“百二”比喻地形的险要,暗示着这片土地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地位。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突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 文化内涵:“邹枚一座风流集”和“陈郭千年道义交”则分别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描绘。前者表达了文人墨客在此聚会的情景,后者则暗示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和道义传承的重要场所。
  1. 创作背景:《次使长苍玉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任某一官职期间,为了游览某处美景而作。这样的创作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寓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
  2.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萧立之在《次使长苍玉亭》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意象,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深沉,能够打动人心。
  1. 文化影响:《次使长苍玉亭》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对于研究宋代的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次使长苍玉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诗篇,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通过学习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