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湖古澹

江湖千载吊沉筒,楚俗今仍楚节供。
已分三生委鱼鳖,肯争一饱为蛟龙。
怜君客死非吾土,顾此首丘犹故封。
试问厌厌曹李辈,人间膏沐若为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道士湖古澹》是宋代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江湖千载的沧桑以及楚俗至今的情况,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哀思和对其归葬之地的关切之情。下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简介:萧立之,又名萧立等,字斯立,号冰崖,为江西宁都人。他于理宗淳祐十年中进士,曾历任南城县知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等职。宋亡后,其选择归隐。萧立之还有《冰崖诗集》,尽管其诗集已佚,但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仍有辑刊流传。

  2. 诗作原文:诗中“江湖千载吊沉筒”,意味着江湖历经千年依旧,而楚俗却仍保持着楚国的特色与节操。“已分三生委鱼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可能已经经历了三次生死轮回,最终化为鱼鳖。“肯争一饱为蛟龙”,则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宁愿放弃一己之欲,也不愿成为争斗之辈。

  3. 诗意赏析:从诗意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真谛的领悟。《赠道士湖古澹》不仅展现了萧立之深邃的文学素养和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4. 社会影响:此诗虽出自宋代一位不知名的诗人之手,但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生命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灵感来源。

《赠道士湖古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此诗无疑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