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徐毅斋

文印诗灯自正宗,不忘生死访衰翁。
樽前谈笑有此客,眼底轮囷亡是公。
两世交游明月共,百年人物大江东。
吾生荣悴乖逢尔,昨夜春风梅信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立之是《次韵答徐毅斋》的作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萧立之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生平事迹并没有详细记载。但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一位学识渊博、性情中人的文人。
  • 文学成就:萧立之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作品的创作上。《次韵答徐毅斋》便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一篇,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1. 诗歌原文
  • 诗意解析:《次韵答徐毅斋》的诗歌大意是赞美文采与诗灯,怀念生死的朋友。诗人在饮酒之际与友人畅谈高论,感叹世事无常,感慨岁月如东逝水。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这首诗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意象运用:诗中的“明月共”、“轮囷亡是公”等意象,巧妙地运用于诗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国学传承:通过弘扬国学,传承文化的主旨,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 思想启迪: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歌颂,给予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文人,萧立之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悟可能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源泉。

《次韵答徐毅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