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护赠墨者廖景瑞

世界人心黑如墨,君持此墨将安适。
欲磨君墨上笺天,天公愦愦无皂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收护赠墨者廖景瑞》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萧立之的生平:萧立之,字文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在古诗词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示了他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北宋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化。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收护赠墨者廖景瑞》原文如下:“世界人心黑如墨,君持此墨将安适。欲磨君墨上笺天,天公愦愦无皂白。”
  • 译文:世界的人心如同黑色的墨水一般,你手持这把墨笔又该如何安放?你想研磨墨汁以书写天空,但天空却混沌不清,没有黑白之分。
  • 注释:《收护赠墨者廖景瑞》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人心”与“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心不古的感慨。其中,“天公愦愦无皂白”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公正与真理的追求与无奈。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比喻,将“人心”比作“黑如墨”,将“墨”作为“君持此墨将安适”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黑暗世界的忧虑和对于光明未来的向往。
  • 思想内容:诗人通过对“人心”与“墨”的比喻,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被黑暗所困扰,而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1. 写作背景
  • 创作动机: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可能源于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孤立感可能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心的黑暗和道德的缺失。
  •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虽然相对和平,但仍有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 文化价值
  • 国学传承:《收护赠墨者廖景瑞》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信息。这些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窗口,也成为了研究古代哲学思想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 审美情趣: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成为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源泉。

《收护赠墨者廖景瑞》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