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杂咏冰山

冰山难倚子能知,如此嵩山只合归。
莫恨有头抬不得,得抬头处更危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立之的《开元天宝杂咏 冰山》是南宋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见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萧立之,南宋诗人,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曾历任南城县、南昌推官及辰州通判等职。宋亡后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但已散佚。
  2. 诗作原文:《开元天宝杂咏·冰山》
    冰山难倚子能知,如此嵩山只合归。莫恨有头抬不得,得抬头处更危机。
  3. 诗意解读:“冰山难倚子能知”,意味着在复杂的社会中,有些事物难以凭借个人之力完全理解或掌握。“如此嵩山只合归”,则是说有些事情如同嵩山一般,尽管艰难险阻,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莫恨有头抬不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力感,即有时候面对看似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能接受这一现实。“得抬头处更危机”,则揭示了即便在困境中,也隐藏着转机和危险,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更大的困境。
  4.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南宋灭亡之后,萧立之选择用“冰山”作为比喻,可能是为了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忧虑。通过描绘“冰山”的形象,他试图传达出社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人们在其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开元天宝杂咏 冰山》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萧立之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历史和世界的独到见解。因此,这首《冰山》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观念。

《开元天宝杂咏·冰山》作为宋代著名诗人萧立之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并存。它不仅是研究宋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