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铣传

不假成田势,宁堪麦秀悲。
青毡梁旧物,赤帜汉威仪。
刚被农家误,俄推鼎祚移。
江湖百郡地,只自黍离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萧铣传》是宋代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诗

薛季宣,字士龙,号艮斋,是宋温州永嘉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读萧铣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中不仅反映了薛季宣的个人志向,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社会变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更多分析:

  1.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读萧铣传》通过对萧铣的描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时代的变迁。首句“不假成田势,宁堪麦秀悲”描绘了萧铣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无奈,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一种对历史与现实深刻反思的体现。

  2. 文学与政治的结合:薛季宣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师程颐的影响,注重研究田赋、兵制等世务,这种务实的学风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反对空谈义理,而是通过实际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来展现其文学价值,这种结合体现了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3. 文化传承的意义:薛季宣的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创造,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通过诗歌弘扬国学,传承文化,这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 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关联:薛季宣的诗歌中,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这种情感的投射不仅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注和关心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 文学风格与表达方式:薛季宣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能够很好地传达其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富有深度,在形式上也追求简洁明了,这种风格对于现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薛季宣的《读萧铣传》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优秀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以及诗人的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