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七春梦,悲切意更微。
颇复吴牛喘,还多代马依。
去来纷混混,今昨是非非。
况在辽东鹤,千年方始归。
延陵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延陵感怀》是宋代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薛季宣,宋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师从程颐弟子袁溉,高宗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令,保伍辑民,严备金兵。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他的诗歌创作以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义理著称,其对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的研究开创了永嘉事功学派的先声。
作品原文与注释:在这首诗中,“延陵七春梦”用“七春”暗示时间跨度之长,表达了作者对延陵春景的深切怀念,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美好而短暂。
主题分析:《延陵感怀》的主题是通过对延陵春景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诗中的“去来纷混混,今昨是非非”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哲理的感慨。
艺术手法:薛季宣运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通过具体景象折射内心世界的写法,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
文化价值:《延陵感怀》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现代意义:在现代,《延陵感怀》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哲理,同时也鼓励人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
《延陵感怀》不仅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