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妇匡坐叹,荡子新赐册。
先自薄恩私,嫔嫱几巾帼。
侯妇叹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侯妇叹三首》是宋代诗人薛季宣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和艺术成就均值得深入探讨。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人,是南宋哲学家,同时也是永嘉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空谈义理,专注于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实务问题,开创了事功学派的先河。在宋孝宗时期,他官至大理寺主簿,并历任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等职。尽管仕途颇为顺遂,但他最终因病未赴常州就任而卒于家。
《侯妇叹三首》的创作背景可以推测为薛季宣目睹当时社会对女性尤其是妻子的压迫与不公,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悲剧。这组作品通过三个独立的篇章,深刻表达了妇女面对薄情郎时的无奈与辛酸。第一首“侯妇匡坐叹,荡子新赐册。先自薄恩私,嫔嫱几巾帼”描述了侯妇面对丈夫的新赐封时感到的无助和悲伤;第二首“莫作侯家妇,鸤鸠理清瑟。几许白头人,同心绾同室”则反映了妇女被束缚在家中不得自由的状态;第三首“侯妇且勿叹,金玉多满堂。蛾眉不让人,当奈薄情郎”揭示了女性因容貌出众而受到的伤害和无奈。
薛季宣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评精神。通过对《侯妇叹三首》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薛季宣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人性中自私、贪婪一面的批判。《侯妇叹三首》不仅反映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困境,还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考。
《侯妇叹三首》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女性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的诗作,更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通过阅读《侯妇叹三首》,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感受文学的力量,并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启示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