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井南刘主簿

何处井南居,青山绕屋庐。
竹生从碍路,泉响不惊鱼。
有道貌亦古,淡交情似疏。
慈亲更弥寿,堂上步徐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井南刘主簿》是宋代诗人薛嵎的作品。以下将详细介绍薛嵎以及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何处井南居,青山绕屋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竹生从碍路,泉响不惊鱼”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竹笋生长在道路两旁,泉水的声音虽大却不惊扰鱼类。“有道貌亦古,淡交情似疎。”表现了作者追求高洁人格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友情。“慈亲更弥寿,堂上步徐徐。”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心。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薛嵎,字仲止,一字宾日,号云泉,温州永嘉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至长溪县主簿。
  • 艺术成就:薛嵎的诗作受永嘉一派影响,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他著有《云泉集》,共303篇诗文。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薛嵎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重重的时代。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 个人境遇:薛嵎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直到45岁才中进士。这期间的挫折和磨砺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活的真谛和艺术的价值。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薛嵎的这首诗充满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家庭的珍视。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竹生”、“泉响”等,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富有深刻的哲理。

《呈井南刘主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宋代诗人薛嵎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艺术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