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有感

小窗长日苦吟声,独倚阑干看晚晴。
居士莫疑贫可弃,春风不为病相轻。
梅边纸帐重重影,壁上离骚字字清。
鸥鹭往来情更熟,只消此地度残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村有感》是一首宋代诗人薛嵎创作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介绍
  • 薛嵎,字梦生,南宋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宋室南渡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反映了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1. 诗词原文
    小窗长日苦吟声,独倚阑干看晚晴。
    居士莫疑贫可弃,春风不为病相轻。
    梅边纸帐重重影,壁上离骚字字清。
    鸥鹭往来情更熟,只消此地度芳龄。

  2.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渔村有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哲思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的“看晚晴”与“独倚阑干”等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春风不为病相轻”,暗示了时代的无情和社会的残酷。
  • 哲理深遂: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
  • 艺术手法:“梅边纸帐重重影,壁上离骚字字清。”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渔村有感》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北宋灭亡后,南宋虽然建立了政权,但国内政治腐败,外患不断,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1. 思想内容
  •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受。诗中多次提到“风”、“病”,暗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1. 语言风格
  • 薛嵎的诗作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在《渔村有感》中,诗人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文风。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小窗长日苦吟声”和“独倚阑干看晚晴”,都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渔村有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传颂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