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其一

荼蘼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荼蘼其一》是明朝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籍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他于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并曾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人有深厚交情。
  1. 诗作原文及注释
  • 《咏荼蘼·其一》:荼䕷花(学名: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Sims) Focke),又名酴醾、佛见笑、重瓣空心泡。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圆柱形,具柔毛或近无毛,常有浅黄色腺点。小叶5-7枚,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重瓣,芳香,花常1-2朵,顶生或腋生;直径3-5厘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点;花瓣长卵形,白色,基部具爪,长于萼片。果实卵球形,红色,有光泽,无毛;核有深窝孔。花期6-7月。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
  1. 作品赏析
  • 《咏荼蘼·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荼蘼的繁盛之美与生命之短暂。诗中的“花开荼蘼架上红”一句,不仅形容了荼蘼花朵的艳丽,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荼蘼花在秋季变红的景象,更是增添了诗作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1. 写作背景
  • 区大相创作《咏荼蘼·其一》的背景,是在明朝翰林院任职期间。这一时期文人的生活相对稳定,但也不乏艰辛。通过描写荼蘼这一植物,区大相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哀愁,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荼蘼其一》不仅是明朝区大相对荼蘼花的美丽赞歌,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