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
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
风叶飘零夜,雨花狼藉春。
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
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
风叶飘零夜,雨花狼藉春。
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风雨无憀中览镜有感作小诗未有断句适两侄孙携诗卷来”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是苏轼在1082年(宋元丰五年)春天,因受贬谪而来到渑池。当时作者已经49岁,在渑池住了三年。他写下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视默然,无言泪盈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则呜咽,
垂泪相对坐,满眼泪,为君流。
春江花朝秋月夜,取乐游原,望长安;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五陵草木深。
此别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使相逢,不复相识。
译文: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去与朋友离别后重逢的喜悦和悲伤。他在诗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意思是说,他已经离开故人十年了,虽然不再去想那些事情,但心中却始终忘不了。这句诗反映了苏轼对逝去的朋友的深深怀念。
他描述了自己在异地的孤独和凄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两句诗描绘了他远离故乡,身处异域的悲凉情景。
他表达了即使再次见面,也可能会认不出彼此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人事变迁的感慨。
他表达了对这次重逢的期望和感受:“相视默然,无言泪盈眶。”这两句诗描绘了他和朋友相见时无言以对的悲伤情绪。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在异地的重逢和分别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