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温岭丁竹坡

潇洒复潇洒,是为丁竹坡。
生涯浑草草,诗句自多多。
恨不识是叟,悲哉作此歌。
数编遗稿在,不共葬烟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温岭丁竹坡》是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的作品。在文学的海洋中,《挽温岭丁竹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将对其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潇洒复潇洒,是为丁竹坡。生涯浑草草,诗句自多多。恨不识是叟,悲哉作此歌。数编遗稿在,不共葬烟萝。
  • 译文:潇洒又潇洒,就是这位丁竹坡。生活杂乱草率,诗歌却丰富多彩。遗憾未能认识他,悲伤地写下这首歌曲。他的手稿有几卷,不和他葬在一起。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丁竹坡的深切怀念及对其作品的喜爱。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逝者的缅怀。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挽温岭丁竹坡》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恨不识”和“悲哉作此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遗憾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感人肺腑。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氛围浓厚,诗人之间常有诗文交流,这也为《挽温岭丁竹坡》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 个人经历: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均深受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挽温岭丁竹坡》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受到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