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蓬莱去渺茫,天台只在白云傍。
羽衣金策群仙过,珠阁琼楼八桂香。
采药有时逢道侣,挑包遇夜宿僧房。
寒山拾得如相见,指点人间笑几场。
送蒙斋兄长游天台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蒙斋兄长游天台二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戴复古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戴复古,字式之,南塘石屏山人,自号石屏樵隐。他的作品深受晚唐诗风的影响,并兼具江西诗派的风格。戴复古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了《论诗十绝》。他的一生不仕,浪游江湖,晚年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诗歌原文及翻译:《送蒙斋兄长游天台二首·方丈蓬莱去渺茫》中描述了戴复古对天台山的独特印象。诗中写道:“方丈蓬莱去渺茫,天台只在白云傍。羽衣金策群仙过,珠阁琼楼八桂香。采药有时逢道侣,挑包遇夜宿僧房。寒山拾得如相见,指点人间笑几场。”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以及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了众多读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天台山的神秘与世俗世界的纷扰,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写作背景:戴复古的《送蒙斋兄长游天台二首》是在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创作的。此时,戴复古已经结束了他的江湖生活,回到了家乡隐居。在这次旅行中,他游览了天台山,并对那里的美景和历史遗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戴复古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化的一部分。在那个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戴复古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虽然戴复古的诗歌可能不如一些同时代诗人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作品依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送蒙斋兄长游天台二首》的阅读,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