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融堂池上

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
冉冉隔墙风不断,夜深和月倚栏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融堂池上》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九日融堂池上》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
    冉冉隔墙风不断,夜深和月倚栏干。
  2. 作者简介
    钱时,字季章,号竹坡居士,南宋诗人。他生活在北宋灭亡后的时代,其诗作多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在文学史上,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为后世所传诵。
  3.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岩花不趁中秋约”,意指岩石间的野花未能与中秋佳节的月色相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第二句“篱菊齐供九日看”,则描绘了篱笆旁的菊花在重阳节盛开的景象,菊花象征着坚强和高洁,反映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 第三句“冉冉隔墙风不断”,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在墙上徘徊的情景,给人以凄凉孤寂之感。第四句“夜深和月倚栏干”,则将时间推移至深夜,月光下的身影倚靠在栏杆上,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
  1. 创作背景
  • 《九日融堂池上》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意境和情感来看,诗人或许是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人生百态。这种体验促使他吟咏诗歌,将自己的感慨融入诗句之中。

通过对《九日融堂池上》的详细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文学内涵,还能进一步领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调及其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