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竹屋提干东归

生长由来接社枌,台山越水偶中分。
一朝倾盖便知我,千里携家得傍君。
风厚大鹏培怒翼,天寒征雁拆同群。
折梅相送齐山路,愁绝江东日暮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竹屋提干东归》是宋代诗人戴炳的一首古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生平:戴炳,字子慎(一作子慎),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北宋末年,与许多文人雅士有着密切的交流。
  • 作品风格:戴炳的诗作以简洁明快著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深受后人推崇。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生长由来接社枌,台山越水偶中分。一朝倾盖便知我,千里携家得傍君。风厚大鹏培怒翼,天寒征雁拆同群。
  • 诗句翻译:从出生开始就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相连接,我们的家乡被台山和越水分割开。一旦你与我相识,我们的心灵即刻就能相通;虽然你远行千里,但有我在你身边。就像强壮的大鹏飞向高空,寒冷的冬天里,迁徙的大雁也不得不分散开来。
  1. 主题思想
  • 友情深厚: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对陈竹屋及其家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两人虽身处异地,但仍心心相印的深情友谊。
  • 离别之情:颈联“风厚大鹏培怒翼,天寒征雁拆同群”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愿与期待,同时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坛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戴炳作为其中的一员,其诗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地理背景:宋代的地理范围广阔,诗人的生活背景多样,戴炳的诗歌中融入了许多地域特色,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多样性。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戴炳在《送陈竹屋提干东归》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如“台山”、“越水”等,不仅美化了语言,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作品,《送陈竹屋提干东归》为我们研究宋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

《送陈竹屋提干东归》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哲理的佳作。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