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博母夫人挽词

孙荣子贵问何如,笾斝盈庭学鲁儒。
若尽礼宗天下少,纵修彤史古人无。
归眠山馆还知命,赐吉朝衣得暂娱。
欲寄升堂千点泪,兰风吹雨暗前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太博母夫人挽词》是宋代诗人戴栩的作品。该诗作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戴栩为徐太博的母亲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敬仰之情及对其去世的哀思。诗中通过描述孙荣子贵的情境,以及对夫人生前德行的描述,展现了夫人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2. 艺术手法:戴栩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笾斝盈庭”象征着家中的礼仪和学术氛围,反映了夫人在家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夫人去世后的描写,如“归眠山馆还知命”,体现了诗人对夫人生前生活状态的怀念与尊重。
  3.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情感寄托。戴栩不仅表达了对夫人的敬意,也通过其生平事迹展示了夫人的品德和影响。
  4.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礼仪和女性地位的重要文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们价值观的窗口。
  5. 文化影响:作为一首挽词,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美德的重视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中国文化中,挽词是一种悼念亡者的传统文学形式,戴栩的这首作品无疑增添了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徐太博母夫人挽词》作为宋代诗人戴栩的代表作,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价值,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