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川晚书是宋代诗人戴栩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斜川晚景图。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戴栩,字明远,号竹坡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亦曾任多个官职。在艺术方面,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以山水画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诗作原文:
水减桥痕晕翠霓,弄花小女立晴堤。
晴蜓欲下嗔飞去,击溅惊流过树西。
诗意赏析:
- 水与桥:诗中的“水减桥痕晕翠霓”描绘了夕阳下水面上倒映着彩虹般的景象,水波荡漾,仿佛连桥梁也被染上了色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 弄花小女:接下来“弄花小女立晴堤”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里,小女孩儿在晴朗的堤坝上玩耍,她的存在给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一抹生动和活力。她的活泼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 晴蜓欲下嗔飞去:“晴蜓欲下嗔飞去”则是对动态美的一种捕捉。蜻蜓在夕阳下飞舞,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而美丽的时光。它们时而低飞,时而高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轻盈而自由的姿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 击溅惊流过树西:最后一句“击溅惊流过树西”,则通过水的动态美来进一步丰富画面的感受。水流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带着某种力量,冲击着岸边的树木。这种冲击力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的感受。
- 创作背景:
- 《斜川晚书》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来看,可以推断这首诗是在诗人晚年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戴栩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变化和内心的波动,但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在这首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巧妙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诗中的水、桥、花、小女、晴蜓等元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 意境深远:《斜川晚书》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外在的美,更在于其内在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斜川晚景图,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深意。这种意境深远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斜川晚书》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它还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戴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斜川晚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和诗词的人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