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绍隆院

东来鸣棹落河干,喜见孤幡佛树端。
不谓尘埃走符檄,尚逢池榭拂衣冠。
清风明月还相见,浊酒枯棋亦自欢。
寄语京城骑马客,优游到底是闲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绍隆院》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韩维通过对宿绍隆院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韩维通过“东来鸣棹落河干”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来到此地时的场景。他驾船从远处而来,船只在河畔缓缓降落,这一动作象征着诗人的到来并非匆忙而是经过一番期待与准备。《宿绍隆院》中的“喜见孤幡佛树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里,“孤幡”指的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种幡旗,通常用于寺庙中以示庄严,而“佛树端”则暗示了佛寺的所在之处。这两个词组共同营造出一种祥和而肃穆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于宗教场所的尊敬。

诗的第三句“不谓尘埃走符檄,尚逢池榭拂衣冠。”透露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在这里,“尘埃走符檄”可能暗指政治或军事任务,而“尚逢池榭拂衣冠”则表明尽管身在尘世,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优雅。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纷扰的不屑一顾。

最后两句“清风明月还相见,浊酒枯棋亦自欢。”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在这里,“清风明月”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而“浊酒枯棋”则暗示着简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富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生哲学。

《宿绍隆院》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艺术再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