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判再以前韵见寄

突兀朱堂冠北城,云峰满目互阴晴。
凭栏不负思山意,对酒何烦考鼓声。
清话从容双麈秃,雕章温丽百金轻。
归轩未必能相迟,梦绕西湖春水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运判再以前韵见寄》是宋朝韩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朱堂之巅俯瞰北城的景象,以及他在面对自然时的感受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 突兀朱堂冠北城:描述一座朱红色的高大建筑耸立在北方的城中,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云峰满目互阴晴:描绘了云层缭绕,山峰连绵起伏,时而明亮时而阴暗的壮观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感慨。
  • 凭栏不负思山意:诗人站在栏杆旁,没有辜负对山水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山意”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或对自然的向往。
  • 对酒何烦考鼓声:表达了与友人饮酒时的闲适心情,并不需要用鼓乐来增添气氛。
  • 清话从容双麈秃:形容谈话轻松自如,双尘(指麈尾)已经脱落,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或者讨论的话题非常有趣。
  • 雕章温丽百金轻:暗示着文章的文采华丽,如同百金(古代货币单位)般珍贵。
  1.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韩维作为当时的官员,可能有机会在京城看到这座朱红建筑,从而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

  2.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运判再以前韵见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政治抱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