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太中馆于西湖

湖榭从来与众同,况于清晏奉群公。
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
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
太平鱼鳖今咸若,岂系区区一老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太中馆于西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湖边与友人相聚、共度时光的喜悦心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韩维(约1017年—1093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开封)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官至门下侍郎。韩维的父亲是参知政事韩亿,因此他得以通过父亲的荫庇进入官场。他的一生虽然受到过多位名臣的推荐,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尽管如此,他的文学才能和对诗歌的贡献仍然得到了后人的赞誉,其作品流传至今。

  2. 诗歌原文:湖榭从来与众同,况于清晏奉群公。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太平鱼鳖今咸若,岂系区区一老翁。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首句“湖榭从来与众同”便点明了这种环境的特点。接着“况于清晏奉群公”表达了自己在清静中与众多官员聚会的场景。第三四句“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描绘了作者乘车前往馆舍的途中景象,以及到达后的初冬感受。最后两句“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则赞美了岁月虽增而志向不减的精神。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4. 创作背景:关于《和张太中馆于西湖》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不过,根据诗人韩维的其他作品来看,他可能曾参与过某种形式的文人雅集。这类雅集往往伴随着对诗歌的品评和交流,这或许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背景。

《和张太中馆于西湖》作为韩维的一首佳作,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文人交往中的豁达与谦逊。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